网站站长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会员发帖排行榜

网站深度挖掘粉丝的触媒习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22 01:03:29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网站深度挖掘粉丝的触媒习惯

管理粉丝的前提是要有粉丝,粉丝从哪里来,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有的人在做运营的时候不管那么多,只要是能用的加粉方法都在用。
比如说之前一段时间很流行的加分软件,其原理就是虚拟一个定位,比如你人在北京,但是可以定位到上海,然后通过软件群发给周围的人打招呼,这么多招呼打出去,一天总得有几百个人会通过吧?于是几天时间你的微信好友就可能积累到上限了。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网上放很多文章,在文章里嵌入自己的微信号,导流到自己的微信上来。比如某些号称治疗性功能的产品,就放一些具有诱惑标题的文章,吸引点击阅读的人上钧。
吸粉的方法有很多,但前面已经聊过,能转化为参与者的人才有意义。尤其是对于品牌运营来说,借助工具去吸粉井不现实,且不说微信本身对外挂工具的封杀,就算是你能吸引大量的关注人群,他们不能转化成你的有效参与者,也是浪费。

可能有人会觉得,只要我聚合了那么大的客群,加上日常的维护,总有部分人会转化吧。但事实上这种“盲抓”是无效的。这里分几种情况,一种是特定人群的消费,像某个年龄阶段或者地域范围的,比如做餐饮,只在某个城市或某个省有店,你去搞全国的粉丝就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他们很难在你这里消费,不在你这里消费,自然也就不会帮你传播。你的所有加粉工作就是无效的。

第二种情况就是非特定人群的销售,比如大众消费品,纸巾、零食或者饮料,总没有地域限制和人群限制吧?其实这种更不靠谱,因为大众消费品的市场都被社区便利店给占领了,无需等待,也不想花邮费

还有第三种情况,小众消费品线上渠道。比如是做一次性便携火锯的,这种东西别说社区店了,就算超市卖场都还没有,广泛扩散粉丝群体总没错吧?扩散一千个人,总有那么两三个会尝试吧?没错!这种思路还算靠谱,但从执行角度来说,这种做法的代价很大,成本都还好,更重要的是精力耗费和收益不匹配。我们做个假设,你是品牌的老板,养了三个人来运营新媒体,假设每个人平均月工资3000元,一个月就是接近一万元的投入。用了两个多月,加了上万粉丝,但是每个月只有几十上百笔生意,可能站在运营者的角度做的事情是有效果的,但是作为老板,你会觉得这个事情的投入产出比太差,久而久之就会放弃新媒体运营的想法

是工具出了问题,还是思维出了问题?
这个答案其实很好回答,同样都是新媒体,为什么有的品牌转化就很高,你却不行?工具还是那些,不同的人操作出来却有不同的效果。我有个学生她现在在操作一个护肤品牌的新媒体,老板看中新媒体这块,对她的工作很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线上线下的方法都用了,耗了大半年时间,就是增加不了有效粉丝,互动很差,更形成不了销售转化。学生很苦恼,她觉得能用的方法都用过了,为什么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于是前段时间跑来找我帮她解决这个问题

我相信这是大部分企业、品牌在做新媒体运营时都会经历的问题,要解决的话,只有一个方法—根据自己的产品属性,定位你的粉丝群体,然后了解他们的触媒习惯。

什么叫触媒习惯
就是接触媒体的习惯。举个例子,每个人的手机上都有浏览器,比如Firefox,OQ、UC等,看起来这些浏览器没什么区别,使用哪个全凭个人爱好但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其实不同的浏览器是有不同属性的。比如 Firefox的适用人群偏重于T宅男,追求各种下载和个性化设置:OQ浏览器秉承了其一作风就是综合性,把直播、阅读、资讯统统融合在了一个浏览器里面,所以它的用户比较杂;而UC的特点就是强化阅读和动漫,再加上其非常有特色的“标题党”风格,成功吸引了一大批宅男的关注。

如果做个连线题,就可以把上述三个浏览器与三类人群人群画上等号。而不同平台的特质所带来的用户区别,就是这群用户的触媒习惯之一
当然,这种“等号”只是一种概况,但这会成为我们做信息渠道扩散、吸引粉丝的重要参考标准。对于运营实战来说,我们要找到更多的粉丝,首先要从自身找起,你的产品和服务真正需要的粉丝是什么人,他们的特点和属性是怎样的。明确了人群以后,接下来考虑的就是他们的触媒习惯。比如他们的浏览器用什么、平时喜欢看哪些网站,会关注哪些自媒体、喜欢哪些社交工具等,然后根据调查到的目标客群触媒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说到这里,不妨再加句题外话,关于服务号和订阅号的问题。前两天有伙伴问我一个问题,到底是做服务号还是订阅号。我觉得这个问题自从微信开始区分两类账号那天就开始了,一直到现在还有人会感到困惑。最初的时候我是建议企业两个号都做的,因为各有优劣。但随着公众平台规则的日益稳定,再加上新媒体信息的越来越多,我现在的建议是做服务号。

原因很简单,订阅号被折叠,能够被人想起来的时间几乎为零。别说每天发一条了,就算是每天发100条,用户看不见都是白搭。相比而言,服务号的发送频率基本上可以一周一次,对于大部分品牌来说够用了,频率比较低,可以把文章和活动内容做得更精炼,而且服务号可以拓展更多有价值的接口出来,反而比订阅号互动性和黏度更高。

之所以要在这里聊这个话题,是因为这本身就隶属于粉丝触媒习惯的范畴。从粉丝关注你的那一瞬间,你的公众账号就成了“媒体”,就必润符合对方的阅读习惯。既然现在订阅号越来越被粉丝淡化,这就意味着它们违背了用户的触媒习惯,应该放弃,转而把精力集中在服务号的运营上,让信息的传递更简约精准,给粉丝创造更好的关注体验。


本文地址:http://www.wangzhan.org.cn/thread-2555-1-1.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热门论坛

标签列表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站站长论坛 |Sitemap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GMT+8, 2024-5-3 15:29 , Processed in 0.870287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